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审视信仰
作者:文学院 王长栋
查看:56   

  一提到道德沦丧、人心不古,有的人就会摇摇头感叹:这就是国人缺乏信仰的结果。仿佛有了信仰就能解决一切世间顽疾。维基百科上对信仰的解释是人们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从这个角度考虑,每一个人或明确或模糊地,都拥有自己的“三观”,既然如此,为什么世间还有那么多“道德沦丧”的现象?原因在于某些人的信仰偏离了正确的方向。信仰,需要不断审视,需要随着社会进步、个人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匡正。
  晋惠帝因一句“何不食肉糜”遗臭万年。对于一个从小就被宠溺的君王,饿了就吃肉粥,冷了就穿貂皮,渴了就饮琼浆,哪里能体会得到百姓稼穑的艰辛?在他的信仰里,有的是养尊处优,缺的是换位思考。有的人在有难事相求时日颂佛经百遍,要多虔诚有多虔诚,最后求不得时,便破口大骂说佛教误人,却不知佛陀早就说过:“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在此人的信仰里,有的是功利,缺的是虔诚。有的人道听途说马克思主义不过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小分支,并没有那么重要,不曾钻研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著作,便断然认为它不过尔尔。在他的信仰里,有的是盲目否定,缺的是踏实考证。如此例子数不胜数,你能说他们没有信仰吗?不能。他们有,但残缺,他们缺乏对自己原本信仰进行重新审视、纠正。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井蛙不可语于海,夏虫不可语于冰。它们因为自身条件所限,无法感知到更大的世界。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信仰、观念,亦可以把人困住。《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儿来的世界观?意思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样。行万里路,是直接接触世界的方式;读万卷书,是间接接触世界的方式。书本上的知识、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在冲击着你固有的信仰,让你渐渐明白,有些事情不是你当初想的那样,不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的;也渐渐学会,如何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别人。
  我们经常说“毁三观”,这其实就是信仰受到冲击的表现。一个人的信仰,只是经过多次的冲击是远远不够的,冲击之后,更重要的是对信仰的再次审视,即通过仔细思考、反复分析、谨慎矫正,真正让信仰被自己的内心所笃定。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6608次访问,全刊已有4684147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