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像徐静蕾一样
坚持做自己

作者:商学院 郝静
查看:61   

  徐静蕾的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春节期间在各大院线上映,后来她作客凤凰卫视,在谈到做电影是否要接地气、迎合观众的口味时,徐静蕾说她不会刻意去抓这一点;后来谈到业内人士将近几年的“致青春”、“泰囧”等电影在票房、主题、观众喜爱度等方面和徐静蕾的电影进行比较时,徐静蕾也表示进行这些比较她并不在意,她觉得她所做的一切的事情都是在丰富自己的人生,她更在意多年回头再看时,自己在拍摄电影过程中的心境和体验。的确,就像徐静蕾自己所说的,她不是一个职业导演,是一个电影的试验者,但她坚持做自己的态度和生活又何尝不是成功的呢?
  接地气,在我看来,无非就是符合大众在一个时间段里潮流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罢了,时代在向前,潮流在改变,总有人像疯狗一样盲目追逐着新的潮流,嘲笑着岸上守望和思索的人。然而,在马云没有创出阿里巴巴之前,在苹果公司没有推出智能手机之前,我们还在上个潮流里纠结着。我始终相信,有能够引领新理念的人,所谓地气和大众口味也会因之改变。不迎合不等于不面对现实,而是认清现实之后依旧坚持自己内心。艺术领域的创作者,更需要在鱼龙混杂的价值观里坚持做自己。
  最近,朋友让我听陈奕迅的《娱乐天空》和《无人之境》,说实话,我听着不是特别有感觉,但我发现这两首歌的歌词是和朋友最近的心事有呼应。其实现在很多没有“火”的歌也是一样,没有迎合大部分人的听觉标准。但若作词作曲者每天想着这些去创作,就不会给像我朋友这样偶尔有共鸣的人那么大的满足感了。
  我记得韩寒在为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做宣传期间曾经说:“这是一个台风来了猪都能飞的时代,但我不想做猪,因为台风停了,猪就会摔死,我也不想做台风,我想做一棵全天候的树……过多地去讨好观众,最后可能连自己想什么都不知道了,我们是在拍电影,不是在拍马屁……”
  抛去韩寒的电影是否成功不论。我想,不迁就不迎合或许会失去眼前利益,但有时迁就和迎合失去的却是我们自己的未来。不刻意迎合,也许就是回归最纯真的欣赏本能之路。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648次访问,全刊已有4694233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