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教育十一五规划推进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查看:462   

  任务:发展和公平
  科学发展观是“十一五”时期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发展和公平是“十一五”时期教育的两大根本任务或者是目标。也就是说,“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方面要抓发展,一方面要抓公平,这是两个根本任务,也是两个根本目标,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对教育的两项根本要求。如果用一句话来说,是否可以这样来表述,“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在中央领导下,努力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公平发展。
  思路:素质教育为主题
  “十一五”我国教育发展思路已经确定: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协调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
  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划,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家。
  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学体制、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依法治教,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形成更加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创新与服务能力。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动新一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改进教风和学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完善高校教学名师奖励制度,推动教授和名师讲授本科生基础课。积极推进研究生选拔方式和培养机制改革,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通过合作培养、联合培养等有效形式培养研究生。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和专业设置,加快培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农业、资源、能源和环境方面的紧缺人才。引导高校根据国内外人才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招生专业和教育内容。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引导高校科学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加强统筹规划,适度控制高校数量的增长,优化结构与布局。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
  造就和凝聚一支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进一步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推进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创新团队的组织模式,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和杰出人才培养。支持教师参与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企业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自由探索。支持教师主持或参加国际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高水平国际学术领域的合作研究,提升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制定特殊政策措施,支持高校引进一批年富力强、世界一流的学术大师和科技尖子人才。
  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推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尽快使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重视发展前沿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通过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的带动,在全国范围内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使高校成为国家和地方解决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推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提高高校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支持高校承担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的战略性研究的课题,推动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与共享。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良性机制,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鼓励高校充分利用科技优势,为社会特别是农村广泛提供科技服务,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的优势,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组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课教材、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建设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和教材体系。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的研修和培训工作,培养和造就更多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学术名家、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人才。把握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重点,确定重点领域,抓住重大课题,实施重大专项,建设创新基地,培育创新团队,切实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投入:再提4%GDP投入底线
  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4%。
  这是日前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核心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财政收入增长量的70%用于义务教育。虽在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承诺于2000年以前,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实现4%的目标,但至今未能实现。
  教育“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力度,要求各级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财政年度预算和执行结果都要达到教育经费支出的法定增长水平,并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
  “十一五”期间教育资金投入情况表明:2004~2007年,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在西部地区新建和改建7700余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央安排资金100亿元,推动中西部地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2003~2007年,中央和地方共同安排资金100亿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央投入100亿元,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对于教育投入机制,《规划》要求政府对义务教育负全责,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扩招:“十一五”大学再扩招438万人
  从2000年到2005年,我国大学扩招了本专科生1000万人;而到2010年,将增加本专科生438万人。这意味着到2010年前,备受社会争议的大学扩招步伐将放缓。
  到2010年,高中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左右。2000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为556万人,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562万人,5年间扩招了1006万大学生。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到2010年普通本专科将达到2000万人,将再扩招438万人。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与前5年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相比,在今后5年中,高等教育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而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同时也要适度控制高校数量的增长,优化结构与布局。

  编后:规划是热切的期待,更是艰巨的任务,在这火热的夏季,在这绚丽的阳光下,让我们围绕教育“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主题,把握好时间的节拍,奋发前行,与兄弟院校一起,打拼出不同寻常的“十一五”来……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4197次访问,全刊已有4683818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