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你是“剁手党”吗?
作者:学生记者 刘淑钰 孙玉婷 孙红蕾 杨朔
查看:56   


  唯品会美妆节刚刚过去,三八 “女王节”接档上线。每每购物节狂欢过后,快递点“包裹山” “长龙队”成必组CP,聊天群里“剁手”一词也甚为流行……进入大学后,大学生们过上了拥有生活费的自主生活,大学生消费群体也成为许多网络营销者关注的重要对象。那么,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是什么?他们的消费是否合理?他们有着怎样的消费心理?为此,校报记者团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新闻调查。本次调查共向东、西校区发放问卷200份,涉及23个学院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59份。
  没钱还是没计划?
  “钱花得好快啊!”不少大学生经常有这样的感叹。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月平均消费在 300元以下的约占 4%,300—500元的约占12%,1500元以上的约占5%,500—1000元和1100—1500元的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和36%。那么,大多数大学生的 “千元”月消费金额从哪里来,又花到哪里去呢?
  据调查,大学生们的生活费大多来源于家庭。在此次被调查的学生中,生活费全部来自家庭的占71%,而全部由自己打工赚取的仅占3%。由此可知,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依赖于家庭,经济独立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大学生基本上只是一个单纯的消费者,还欠缺 “自给自足”的能力,而这也导致大学生对于 “金钱”的意识相对薄弱。
  记账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所花费钱财的去向和偏重,为日后的消费进行合理微调,但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67%的人表示没有记账的习惯,仅有5%的大学生会坚持每天记账。对于没有记账习惯的大学生而言,如果消费缺乏理性,无计划地频繁消费,往往会让他们的钱包 “挨饿”,产生 “钱不经花”的感觉。
  “购物节”=“钱包劫”?
  “双十一”等购物节作为一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日子,近年来被各种商家热捧。不仅实体商家打折促销,淘宝、天猫等大型网站更是提前半个月就炒热 “购物狂潮”。类似于 “双十一”这种购物节真的会对大学生们的消费产生短时间内的大范围波动吗?
  据调查问卷统计,159份问卷中74%的大学生表示参与过 “双十一”购物。大学生们“双十一”的消费金额在 100元以下的占20%,100—500元的占38%,500—1000元的占8%,1000元以上的有4%。生活必需品、化妆品、零食、服装、饰品等纷纷成为大学生们的选购热点。在随机采访的大学生群中,部分人表示在像 “双十一”这样的购物节都会有购买物品的欲望,但是花费多少则因人而异。
  不少受访者表示, “不论平时还是购物节,买东西一定要精挑细选” “除了特别喜欢的东西之外,其余的都只买自己最需要的”。当然,在159份有效问卷中,也有约18%的大学生在 “双十一” 期间对自己购买的商品感到后悔。看来,购物狂潮来袭时,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会守住自己的钱包,理性消费,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消费水平的物品进行购买。

“目的性”消费,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

     “钱要用到刀刃上”,对于手里的钱怎么花、花多少,不同的大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育科学学院的魏菊兰最近花费远超平时的月消费水平,但是她却认为 “花得对”。她说: “我喜欢摄影,所以买了包括单反相机在内的各种相关物品,虽然生活费会超支,但是资金用得到位,用得值,更有利于我以后的发展。”商学院主修工商管理的一位大学生则说道: “我们的财政来源单一,更需要控制 ‘欲望’,调和自己的消费心理。”调查中,约49%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商品,约51%的大学生会控制自己对所热衷的物品大肆花钱。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消费应该 “根据自己的需要”, “不要盲目跟风地去追求奢侈品牌”。 “我们没挣过多少钱,花钱也不应该那么理所应当。”来自环境与规划学院的邵思源“双十一”什么都没有购买,提到消费时,他说: “只购买必需品,剩下的钱用来报班学习。”我校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6%的人每月固定在学习方面 (书籍、学习资料等)花费一定的资金,其中有不少人选择报班学习舞蹈、书法、英语四六级等,用来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
  总而言之,对大学生而言,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可以有效避免 “剁手”现象的发生,对日后健康的校园生活和未来步入社会后的独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钱来之不易,花前多个 “心眼儿”,能为我们减少许多 “后顾之忧”。
(学生记者 刘淑钰 孙玉婷 孙红蕾 杨朔)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875次访问,全刊已有4679153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