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优势及途径分析
作者:图书馆 王丽英 于丽娜
查看:52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心脏”、“知识宝库”,保存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义不容辞地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
  一、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职成责,对于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是重要的信息中心,汇集了丰富的、系统的、完整的、有序的各类不同载体的文献信息。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不仅有大量的各学科各专业的相关文献资源,更涵盖了古往今来众多的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献典籍、电子资源、专业数据库等,这些都是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依托,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2.优秀的馆员队伍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高校图书馆是面向本校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服务工作的,其服务对象都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相应的,图书馆应该拥有高水平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努力,一般高校图书馆均拥有一支高素质馆员队伍,馆员中大多数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不仅有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人才,还有为适应图书馆发展需求引进的各专业人才,他们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良好的信息素养、娴熟的业务技能,能够开展传统文化的用户教育和培训。
  3.先进的技术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高校图书馆对新信息技术保持着较高的敏感度,是新信息技术应用的先行者,图书馆已经从最初的文献信息中心转变为如今的数字化移动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的阅读资源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都可以通过网络提供,读者的网络环境是24*7*365的,读者可用PC终端、手记、iPad等随时随地上网获取所需的阅读资源,图书馆还可提供数字资源的无缝连接,将用户所需资源以云服务的形式提供。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分析教育职能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职能之一,这一职能是通过高校图书馆实施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来充分体现的。高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采取两种教育手段齐头并进,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
  1.显性教育途径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地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目的,能给受众带来直接的、高效率的影响。我们这里讨论的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教育的显性途径,并不是说图书馆可以代替教师为大学生直接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而是高校图书馆在所开设的显性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的隐性渗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新生入馆教育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图书馆是神秘而又陌生的知识殿堂,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在新生入学之际开展入馆教育课程。入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图书在馆内的分布与分类排架情况。在培训这项内容时可以挑选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B82(伦理学)、D64(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经典著作和论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喜欢阅读的I2(中国文学)、K(历史、地理)和K82(中国人物传记)等图书,加深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学、历史的认知。
  (2)信息素养教育课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应该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基础,兼顾对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
  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会如何使用各类检索工具,在检索工具使用技巧授课过程中,布置的相关作业要有意识地倾向传统文化方面资料的查找,比如有关传统节日来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革命先烈英雄事迹等方面,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心。
  大学生信息道德现状不容乐观,信息素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主要课堂,高校图书馆要将信息安全、信息道德及信息法律法规贯穿于信息素养课的始终。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中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穿插其中,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念、网络安全观念、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隐性教育途径隐性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以间接的、隐蔽的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主要是通过隐性教育活动来开展的。
  (1)环境布置传递传统文化信息高校图书馆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图书馆在内部环境布置中也应处处体现浓厚的文化意蕴和人文关怀。可以在图书馆入口处、大厅等明显开阔的位置树立孔子、孟子、荀子等代表人物的塑像,对这些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作简要介绍;图书馆还可以在走廊过道、阅览室的墙壁上悬挂传统文化中的名言警句、名人字画、诗词歌赋等;在读者休息区域播放愉悦情绪的民族古筝古乐等等。如此布局可以让大学生进入图书馆便能接受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熏陶,久而久之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发挥高校图书馆隐性教育的作用,达到在大学生中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2)丰富传统文化资源,推广经典阅读活动经典是传统文化精华所在,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集散地,馆藏实体资源动辄几百万册,虚拟资源包含的信息量更是惊人,其中不乏经典著作。经典阅读是重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必要途径,高校图书馆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组织长期的、有规划的经典阅读活动,指导大学生阅读经典,使之与传统文化发生经常联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一定能起到“水滴石穿,聚沙成塔”的效果。
  (3)古籍阅览室宣传推广古籍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汗牛充栋的古籍是中华文明的象征和主要标志之一。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载体的古籍,是我们汲取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珍贵的古籍文献是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最优质的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在古籍文献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教育,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高校图书馆应在构建特色古籍馆藏体系基础上,采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和推广,有条件的还可以开设古籍文献检索利用课,提高大学生对古籍的认知和利用古籍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了解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兴趣,从古籍文献中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
  (4)网络+传统文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普及,通过网络获取所需信息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首要选择,大学生更是应用网络的主流人群。高校图书馆利用大学生这一特点,通过图书馆网站渗透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网络化时代的必然趋势。
  高校图书馆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应视本馆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一般高校图书馆可以将中国传统的工艺文化融合到网站设计中去,于细微处影响学生;还可以更进一步在图书馆主页开辟传统文化专栏,以文字、图片、影音的方式分门别类地展现、推介相关资源,便于大学生学习阅览。在人力、物力、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结合学校性质、专业优势及馆藏特色,建设传统文化专题特色数据库,即以传统文化为数据源,经过收集、分析、评价、处理、存储,并按照一定标准和规范将其数字化而建立的专题数据库。
  原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早就指出,现代图书馆已经不单是藏书的地方,而是教育机关。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场所,应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加全面健康成长,同时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图书馆 王丽英 于丽娜)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832次访问,全刊已有4686169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