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读书智慧
作者:何贤英 白雪梅
查看:43   

  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国内外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毛泽东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伟大政治家。这与他终生酷爱读书,终身与书为伴是分不开的。
  一.读书之痴毛泽东曾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而他也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每一句话。
  毛泽东自幼年时期就酷爱读书,上私塾时就接触并广泛地涉猎了各种中国古代典籍。1910年,16岁的毛泽东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求学时,经常去它的藏书堂读书。除经书外,他酷爱中外历史、地理书籍,如《史记》《了凡纲鉴》《盛世危言》等。
  辛亥革命后,他来到湖南省图书馆开始了自学生涯。他住处离图书馆有五六里路,但他每天都是第一个来到图书馆看书的人,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他中午经常饿着肚子等下午图书馆开放,偶尔买两个烧饼充饥。从夏天到冬天,日复一日地坚持到图书馆去读书,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爱读书的渴望,驱使他贪婪地、拼命地读书。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正像黄牛闯进了菜园,初尝菜味,只顾着吃了!”毛泽东爱读书的狂热由此可见一斑。
  即使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毛主席什么都舍得丢弃,唯独舍不得弃书,甚至写了字的纸也舍不得丢掉。他一生始终与书籍形影不离。在卧室、办公室、休息室甚至卫生间里都放着他随时要读的书。
  二.读书之多毛泽东自幼天资聪颖,智力过人,博览群书。读私塾时,除先生讲授的《三字经》《幼学琼林》等类发蒙书之外,他最喜欢看的也是经常偷着看的是 《精忠传》《水浒》《隋唐嘉话》《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即使是在家务农的那段时间,紧张的劳作之余,也不忘阅读许多诸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及顾炎武的《日知录》等书籍。毛泽东抓紧一切可能的时间来读书学习,增长知识见闻。尤其是在湖南省图书馆的自修生活时,他自己都认为是“极有价值的半年”。在这里他广泛阅读了反映十八、十九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包括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逻辑》,还有一些伦理学著作和法律方面的书籍。在认真学习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的同时,也阅读了诗歌、小说以及古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可以看到,毛泽东自青年时期涉猎面就已非常广阔。
  解放后,新中国百废待兴,毛主席日理万机,但他却从未放弃过读书。除了马恩列斯的全集和《鲁迅全集》外,他还涉猎一些著名的类书和丛书,如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四库备要》《古今图书集成》,以及各种世界名著翻译丛书等。他还经常向图书馆借书阅读。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借阅当地的地方志、文集、诗集等来读。另外,他对唐诗宋词、古典小说及哲学书籍兴趣浓厚,并广泛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图书馆借阅各类书籍达2000多种,5000多册,仅1974年他在病中就派人借阅书刊600种,1100多册。由此可见,毛泽东广博的知识、渊博的学问与他的多多益善的读书密不可分的。
  三.读书之精毛泽东读书不只是在多,更在于精。他读书始终坚持“三复四温”,务必求得甚解。早在青年时代,他就主张,不管读什么书,要读就认认真真的读。他非常反对那种读书只贪快,不讲究效果的做法。例如,毛泽东读文学作品时总是反复的诵读、吟咏,用心体会它的含义,仔细捉摸书里的内容及写作方法。他小到词汇、句读、章节,大到全文意义,都努力地了解、体会,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历史小说,他从上小学时就看过,到了60年代他又重新看。晚年还将各种版本的本子找到一起对照着读。他看过的《红楼梦》的版本也不下于十种,看的遍数更是不计其数了。
  毛泽东精读书还体现在写批注、笔记上。几十年来,毛泽东每读一篇文章、一本书,都会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圈、点点或杠杠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会把书中、文中的精神章节或语句摘抄下来或写成读书笔记。现存毛泽东的藏书中,许多都是他阅批过的,上面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划满书。他不仅批注了许多理论和哲学著作,也批注了大量的史书。从上古史《尚书》《左传》,到《资治通鉴》《清史稿》,还包括明清近代史学家李贽、康有为、范文澜等人的历史著作和各种通史、断代史,也有各种历史演义小说。
  四.读书之法毛泽东一贯强调“心之官则思”。他读书,既多读、勤读,熟读,也苦思、深思、精思,从不人云亦云,而是提倡独立思考。早在学生时期,毛泽东就表现出独立思考,不盲从的习惯。还经常告诫同学们,不论是古人的话、洋人的话、老师的话或名流学者的话,都必须反复思考,对的才能接受。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毛泽东在第一师范阅读德国泡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时,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和提要。他在第一师范的读书笔记有一百多万字,笔记本就有几网篮。这些都是他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结果。
  毛泽东曾说:“学问学问,学与问是不可分的。真正好学的人,一定是虚心好问的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毛泽东都会怀着极大的求知欲去请教。如听说有学问的人,或外地来讲学的名流学者,他总是设法亲自前去拜访、聆教。不能亲自去的,就采取通信的方式质疑问难、拜学求教。另外,毛泽东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接受合理的意见。虽然自己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造诣很深,但还是经常赞扬陈毅的诗豪放奔腾,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他写诗时,在反复推敲、吟诵、修改后,还经常寄送名家征求意见。正因毛泽东有善于思考又勤于好问的读书智慧,才能使他博采众家之长,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代伟人。
(何贤英 白雪梅)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1984次访问,全刊已有46708532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