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深情送别二月河
作者:刘广涛
查看:279   




  著名作家二月河是聊城大学名誉教授,与聊大师生结下一段美好的缘分。惊悉二月河先生于2018年12月15日病逝之噩耗,学校领导深感悲痛并高度重视,特派文学院辛业书记、苗菁院长、团支部书记石勇和作为教师代表的我,驱车前往千里之外的南阳,参加二月河先生的追悼会,向我们的名誉教授作最后的诀别。
  2011年5月23日,二月河第一次踏进聊大校园。他不顾旅途劳顿,下午即与文学院师生座谈交流。座谈会上,先生有问必答,不藏不掖,其坦诚真挚的态度令在座的师生大为感动。第二天上午,受聘名誉教授仪式结束后,二月河先生以“历史与艺术之双重整合”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赢得阵阵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年,二月河先生66岁。后来我才知道,那时他已患有糖尿病。二月河先生欣然接受聊大聘书,从此,在其履历表上赫然标记出2011年5月24日受聘为聊城大学名誉教授这一历史事件。
  先生重情,念念不忘聊城大学;聊大重义,更不会忘记二月河先生。
  2018年12月18日清晨,文学院一行四人带着校领导的嘱托和全校师生的悲痛心情,踏上了通往河南南阳的千里长途。当天下午,吊唁礼毕之后,我们敬献花圈并慰问了二月河先生的家属。12月19日上午9时,二月河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南阳殡仪馆举行。我们事先在殡仪馆门口亮出“二月河先生千古”的醒目横幅,落款为聊城大学。听说我们一行来自山东聊城,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当地群众和媒体记者纷纷关注,新华社驻南阳记者采访了文学院院长苗菁先生。在殡仪馆门口为来宾准备的大型留言册上,人们在签名的同时,用文字表达对二月河先生的悼念和缅怀。“痛悼我们的名誉教授!———聊城大学”是我们一行留下的文字记录,愿二月河先生冥界有知,文心安然。
  灵堂中有巨幅挽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为“生于晋长于洛成材于宛巨星一轮耀四海”;下联为 “砺于武磨于史建树于文落霞三部传千秋”。低沉回荡的哀乐中,二月河先生的遗体安然躺在鲜花丛中。各界人士近千人缓缓而行,在逝者前方肃立默哀,深深鞠躬,并献上洁白的菊花,与二月河先生深情告别。
  南阳是诸葛亮躬耕陇亩之地,卧龙岗是南阳人民心中的圣地。文韬武略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精神,极大地影响着南阳作家群。我不知上述挽联具体出自谁手,但可以判断,大概出自南阳作家群里的某位高人。这幅对联既概括了作家二月河的成长历程又高度评价了其辉煌的文学业绩,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评价这位作家。二月河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幼年跟随父母在洛阳生活,13岁又随父母离开洛阳来到南阳。他曾撰文称:“我 这 一 生 是 三 个‘阳’,生在昔阳,幼在洛阳,落在南阳……”二月河病危之前曾对亲属交代,他无论在哪里病逝,都要葬在南阳。南阳古称宛,二月河可谓成材于宛,安身立命于宛,最后魂归于宛。
  二月河先生的文化之根,深深植于南阳大地。我们认识和理解二月河,不能离开南阳文化。作为南阳作家群领军人物,二月河先生的家属楼就位于卧龙区,附近的名胜古迹卧龙岗,是他经常光顾的去处。被二月河奉为座右铭的“务外非君子,守中是丈夫”,即出自卧龙岗上的一副对联,作者为清末河北人张秀山。二月河曾在部队摸爬滚打十年之久,在历史领域的阅读和探索时间更久,这一切都为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建树打下了基础。“守中”既是坚守内心,亦是坚守本分,正是依靠“守中”的定力,使其成为文人中的“丈夫”。卧龙岗武侯祠有学者严复的一副对联:“合游息藏修皆是学;通阴阳造化谓之文。”二月河先生的 “学”与“文”,是否能用上述对联概括?在历史小说创作方面,二月河先生凭其“落霞三部曲”(《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奠定了文坛地位,任何简单的标签都不足以涵盖当代文坛的 “二月河现象”,二月河及其作品值得深入研究。
  送别二月河先生之后,返程途中,遂想起梁寒操悼念胡适的挽联:“名既大,谤亦随焉,学术之争,犹有待千秋定论;健则行,倦即睡耳,哲人遽萎,究难消一代沉哀。”二月河先生是小说家,自然难称哲人,其作品尚有不少争议———但我觉得,这副挽联差可形容先生远行的背影。
  大河逝去,涛声犹在。惟愿我们的名誉教授灵魂安息!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265320次访问,全刊已有4683703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