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驻村第一书记:两年能干多少事儿?
作者:本报记者 王秀清 许静
查看:712   
 “您不能走,贺书记!您还得在俺村干几年!”3月13日,在省委组织部进行的第一书记民主测评会现场,村民们动情地挽留贺泽明。
  2017年2月,聊城大学第三轮驻村第一书记李新海、贺泽明、赵越踏上冰雪初融的冠县定远寨镇,分别来到定远寨村、栾付桂村、呼家村进行驻村帮扶。两年间,他们先后为帮包村协调资金3000多万元,用于发展产业、集体增收和基础设施建设,使3个贫困村不仅村风村貌大变样,而且全部脱贫摘帽。说起他们为群众干的那些好事实事,还真是有数不清的故事呢!
咸水村种出了甜香瓜
      冠县东部地势低洼,地下水盐碱度高,种不活蔬菜和瓜果,只能种植小麦和玉米两茬粮食,村民收入低。以李新海为组长的三位第一书记到村以后,带领村两委成员多次外出考察,经过分析论证认为,种植大棚蔬菜可以作为村里的支柱产业,而这个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水”。三个村子,至少要打两眼深水井,需要投资几十万元。但按照省里的规定,又不能动用第一书记带来的专项扶贫资金,怎么办?三个人犯了难。他们几次找学校领导陈情,终于争取到学校50万元的资金支持,成功打出了2眼480米深的水井,解决了困扰村子多年的蔬菜灌溉问题。
  不到三个月,他们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60多万元,又通过乡镇统筹社会资金500多万元,建起冬暖式钢架大棚43座、育苗棚6座,棚内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部施用农家肥,种植有机蔬菜。李新海书记还为本村申请下30万扶贫资金修整棚区路面。大棚建成后,按建棚成本的8%—10%承包给村民。一年下来,大棚蔬菜瓜果喜获丰收,承包户笑逐颜开,贫困户的收入也大幅提高。“村里每年给我分红,光大棚这一项,一年给我1700块钱。”定远寨村70岁的五保户李伍成高兴地说。
  定远寨村的14号大棚里,翠绿的香瓜藤蔓上绽出嫩黄的花朵。李新海书记介绍:“头一年12月种下香瓜,5月份收获,按市场价估算可以收入5万元;7月份种圣女果,10月收获,又收入5万元。刨去人工、肥料和大棚租赁等费用,这个棚一年可以盈利6万元。”
  “我以前是给人家打工,看人家卖瓜数钱,心里很是羡慕嫉妒,今天我们也种出了优质瓜,卖出了好价钱,我也享受一次数钱的感觉。”定远寨村大棚承包户刘文峰喜滋滋地说。去年5月,他种植的网纹脆蜜香瓜,一棚就卖出5万多元。在盐碱地里种出甜香瓜,并且卖出这么好的价钱,这是他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
书记兼做担保人
       种植大棚挣钱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说起当初大棚承包,也让几位第一书记颇费周折。有些村民在外打工掌握了大棚生产技术,自然很乐意承包,但缺乏资金。定远寨村村民王耕耘想承包大棚,向李新海求援,李书记毫不犹豫地借给他15000元。栾付桂村有两户村民自建大棚,但棚体建到一半因资金不足无法进行。贺泽明和村支书栾凤文一商量,俩人一人担保一个,帮每户争取了5万元的富民生产贷,让大棚“站”了起来。呼家村有一户村民承包大棚需要资金,又因为其他原因无法贷款,实在没有办法,赵越从自己家里拿来钱,为他垫付了18000元。
  大棚种植,技术是关键。为了保证大棚有个好收益,李新海争取省科技厅奖补资金10万元,建设了省级农科驿站,定期聘请山东农科院、我校农学院专家讲授种植技术,到大棚里现场给蔬菜诊病治病。常年派驻农业科技特派员,保证第一书记离开后产业项目的管理和指导不脱钩。
  定远寨村村民刘桂秀种了香瓜,但瓜苗高的高,矮的矮。我校农学院张复君副教授到棚里一看,立刻找到了症结,“你收拾的地不平,浇水施肥不均衡,造成了这种状况”。
  大棚种植,不仅富了承包户,帮了贫困户,也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第一书记去之前,三个村都没有集体收入;两年后,3个村告别了集体零收入的历史,每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10万元。
书记帮忙来卖瓜
       去年“五一”,在聊大花园东门口,出现了一个机动车“瓜摊”。城管来了,“瓜摊”就赶快撤到院子里,城管走了,瓜摊又出来了。那是李新海书记在帮瓜农卖香瓜。连续三天,总共卖了2万多斤。瓜农刘桂秀和王耕耘乐了:“李书记为了给我们拉客户,盯了整整三天,脸都晒黑了,我们真心疼呢!”“多亏李书记帮我们卖瓜,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
  组织聊大师生到大棚采摘,联系企业、超市与瓜棚直接对接,教村民使用网上的电子商务平台……三位书记采用多种途径想方设法帮助农民打开销路。
  “各位老师,笨鸡蛋、鸭蛋、鹅蛋可以继续预定,鸡蛋1元一个,鸭蛋1.2元一个,鹅蛋5元一个,需要的老师可以接龙报名……”这是贺泽明微信群“扶贫助困无公害农产品推广群”里推送的一条消息。每逢周五下午回家,他在车的后备箱里、座位上都放满了鸡蛋。“聊大教职工多,我帮村里卖点土鸡蛋。有时候也卖土鸡。”每周一,他把卖鸡蛋的钱带回村送到养殖户手里。
  “扶贫村里大棚墙壁生长的田七,每斤2元……”赵越在微信圈吆喝着。
真情引来“金凤凰”
  在搞好大棚种植的同时,3位第一书记还因村制宜,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在外的村民回乡创业。
  去年3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新海和我校派驻定远寨村工作队员王伟见到了在外地工作的本村媳妇姜丽,了解到她是山东顺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总裁。该公司位于莘县古云,占地500亩,资产过亿。他们立即与姜总进行了深入沟通与交流。“定远寨村是省级贫困村,省里派我们来抓党建促脱贫,虽然带来一部分资金,但都是暂时的,脱贫攻坚任务很重,让百姓稳定脱贫还需要我们本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所以希望姜总作为本村致富能人,能以家乡情怀为重,回村投资建设美丽家乡。”随后,他们又几次去古云拜访姜总,希望姜总回乡投资。他们一心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真诚和热情,最终打动了姜丽。经过考察论证,姜总于去年8月在定远寨村正式成立山东润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公司已经流转土地300亩,承包蔬菜大棚8个。一个集生态农业、餐饮观光旅游、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冠县东部的盐碱地上破土萌生,给那里的村民带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呼家村紧邻259省道,每天约1500辆货运车停靠在附近,却没有合适的就餐点。赵越看准这一商机,积极争取省旅游扶贫资金75万元,撬动社会资金150多万元,建设近7000平方米的大型生态餐厅,今年2月已开工建设。
  栾付桂村打工回乡的青年栾凤广,在贺泽明的指导下开起了纸箱加工扶贫车间。“在家里干,成本低,还能照顾孩子。贺书记让我去参加了电商培训班,我学会了在农副产品电商平台上接受预订,定向生产。”随着业务量越来越大,栾凤广雇用了本村4个劳动力,一天工作8小时。去年,他纯收入达10万元。今年,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你得做电商,保证销路,还得学会企业管理。”贺泽明指导他说。
留下“点金子的手指”
  募集资金给患病村民换肾、把生活贫困的越战老兵纳入“低保”“贫困户”,跟给呼大爷找羊、帮林大婶从聊城捎药,在赵越心里同等重要,都是大事儿。
  “赵书记他来了没多久俺就信他,他是给俺们办好事哩,是好人!”呼家村里德高望重的呼顺堂老人说道。
  而在第一书记们的心里,还得办好一件更大的事儿。“村里要致富,必须要有好的领头人。”“不能只留下‘金子’,最重要的是给村里留下‘点金子的手指’。”在他们看来,这“点金子的手指”就是完善的党建机制。
  2017年底,三个村在他们的监督指导下进行了两委换届,让能力强、有担当、热心为民服务的年轻人进班子,使村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了10岁。他们为每个村庄建起了党建活动室,引导两委班子成员加强理论学习,逐步规范党建活动。把每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党员活动日”,组织党员学习、观看红色影片、办党员夜校、作专题培训,提升党性修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在他们的鼓励下,村干部的干劲儿被鼓起来了,他们带头承包大棚,积极核实贫困户各项信息,主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建设“五化”美丽新农村
       改善村容、村貌和村风,建设美丽新农村,也是第一书记的重要工作目标之一。
  街巷不通,道路泥泞,臭水沟里苍蝇乱飞,田间桥梁年久失修……这是两年前3个村庄的样子。现在,这3个村子,村道宽展平坦、干净整齐,路两旁碧桃灼灼、冬青吐翠,胡同硬化整洁,墙壁粉刷一新,一派安静祥和。为了实现这个“五化”目标———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第一书记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冠县县委写给学校的感谢信里有一组数据:“新建桥涵8座,新修建沟渠500米……新修道路6000米,新建排水管道7000米;新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3处,新建文体广场3处,新建村级集中供养中心3处,新建村卫生室3处;新装路灯220盏,绿化植树2万多棵,村内胡同硬化4万余平方米,危房改造15户……开展了家电维修活动、大型义诊活动、大学生义务支教活动……”记录下的,是他们两年来的奋斗成果,更是他们的艰苦付出。
  村容村貌要美,村风更要正。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三个村都成立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都按章程办,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开创“邻里互助模式”,有不愿去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村里从专项扶贫资金里每月拿出三五百元,由党员带头,轮流给老人送饭、陪老人聊天;在村里签订“子女赡养协议”,规定每个有劳动力的子女向父母提供赡养费;设立“关爱小屋”,对留守儿童长期资助;对接聊城大学理工学院、美术学院等,进行爱心资助接力,资助孤儿上学;李新海还帮助定远寨村孤儿刘乐新解决了户口问题……每一项措施都让村民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为了表彰他们的辛勤工作,冠县县委分别给予他们三等功奖励,并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两年时间并不长,三位第一书记却在这不长的时间里,做了很多有益于群众的事。现在他们已经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但他们忘不了那里的群众,那里的群众更忘不了他们———这些省里派来的聊城大学的好干部!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80628次访问,全刊已有4683844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