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家的N次方
作者:季羡林学院 王瑜
查看:154   




  “小呀嘛小二郎,背着个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打……”无意中听到的少时童谣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高密市姜庄镇,带回了老屋,带回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在老家,有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和姥姥们坐在屋前的大梧桐树下,仰望星空,知“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老家,有小桥流水,有莺飞燕舞,有黄狗吠叫,有农忙欢笑,一切都是和谐的。
  表弟的出生打破了我美好的田园时光,为了照顾表弟,姥爷卖掉了老屋,在城里买了新房,方便照顾表弟一家,我们一家也搬离了老家。直到离开的十年后,我随妈妈回老家拜年,又一次回到了老屋。
  户主属于远房舅舅,老屋已经不是搬家时的模样:大红的铁门代替了木门,泥地面码上了新水泥,破旧的四壁修葺一新。舅舅说,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年都把房子收拾一下,就像一直住在新房子里。走在乡间“大”路上,灰黄色的砖房被一排排崭新的水泥房更新,泥泞不堪的黄泥路、条件简陋的土房子,宽敞又洁净的大道贯穿整个村庄,屋后黄白相间的“大家一条心,建设新农村”的标语,无不显示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又美丽。
  回到城市里的我回到了爸妈身边。“新家”是爸爸单位的福利分房,搭上国家福利分房的末班车,后来,住房公积金的政策让我们更大的家变成了现实。如今,小区里平整的路面、现代化的健身器材、漂亮的绿化带、舒适干净的休闲座椅等错落有致,宛若一个生态公园,市民乐在其中,悠然自得。在新城拔地而起的小区以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公园式的绿化建设,多功能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和颐养天年的老年人。
  逝者如斯。家让我们不能忘记从哪里“出发”。新中国70年的发展,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叹到攀升的不仅仅是楼层高度,更是人民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果说时间为“经”家史为“纬”的话,织就的“家”就是烙上不同年代印记的一幅幅画卷。江西填湖广,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书写了中国历史上搬家的壮烈史诗;三线建设,库区移民,农民工进城……彰显了新中国“搬家”的大动作。如今,农村“空心房”整治,棚户区改造,规范村民集中建房以及精准扶贫的危房改造易地搬迁,无不闪耀着新时代的光芒。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让“家”的画卷越来越美!从茅草屋到土屋到砖瓦房再到电梯房,从偏僻山村到集镇再到城市,前行的是脚步,发展的是时代,进步的是社会,繁荣昌盛的是伟大的祖国!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7556次访问,全刊已有46826784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