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英国工党早期主导思想探析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华锋
查看:323   




  英国工党是当今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主要代表。学术界普遍认为,以1918年党章和党纲发表为标志,英国工党成为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即民主社会主义成为工党的主导思想。不过对于此前英国工党的主导思想,学术界却莫衷一是,有的认为是民主社会主义,有的认为是劳工主义,有的认为是混杂的、没有主导思想。这对于正确把握工党的发展嬗变,准确认识西方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异同是不利的。本文通过考察工党的早期发展,认为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其早期的主导思想。
一、劳工主义是英国工党成立的思想基础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时名英国劳工代表委员会。作为由诸多工会和独立工党、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等社会主义团体联合建立的政党,工党内的思想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工会信奉的劳工主义思想与社会主义团体追求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工会的劳工主义思想系由19世纪中期的工联主义思想演变而来。工联主义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质:在追求目标上,不反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制度,不从事政治活动,专注于在体制内维护劳工的经济与社会权益;在斗争策略上,主张阶级调和,不以阶级斗争为取向,不采取暴力方式与雇主对抗,不主张动辄罢工,希望通过谈判与合作方式解决劳资冲突。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由于接连出现对工会不利的判决,工会认识到单纯的产业行动不足以解决劳工的问题,自身的合法地位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于是参加议会活动,通过议会立法改革保护自身权益成为工会的选择。即在主导思想上由工联主义转为劳工主义。工会实行劳工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与自由党结成“自由—劳工同盟”,双方在议会选举和政策制定上互相支持。与工联主义相比,劳工主义变化的是手段,即不局限于直接谈判和罢工,打破不从事政治活动的传统,开始用政治、法律的手段保护劳工与工会的利益;不变的是目标,仍然追求的是经济与社会利益,并没有打破现有社会秩序与制度的考虑。
  而独立工党、费边社、社会民主联盟的社会主义思想虽然存在差异与抵牾,但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存在以下的共性:都是建立在对现有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基础上的社会改造理论;批判现有社会的原因是社会存在严重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广大劳工处于十分不利的社会分工位置;解决现有社会问题,实现社会改造的基本手段是实现社会化或公有制,即把社会财富与机构处于集体控制和监督之下。
  从社会主义思想的这些特质看,它与工会信奉的劳工主义思想既有交汇,又有分野。两者的交汇点是都立足于劳工利益,力图改变劳工的命运与遭遇;二者的分界线是劳工主义思想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社会痼疾的根本原因,也就没有改造社会的宏大视野与诉求,没有把实现公有制作为社会变革的基本手段,只是提出一些改善劳工经济与社会状况的具体目标;而社会主义思想把资本主义私有制视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既追求改变劳工的现实具体处境,更追求全面系统地改造现有社会。因此,社会主义思想实际上包含着劳工主义思想的诉求,是比劳工主义更宏大和高远的思想体系。
  由于工会的劳工主义思想在工人运动中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工会惧怕要求巨大变革的社会主义思想破坏社会的稳定,影响自身的利益,削弱自己在广大劳工中的地位,长期对建立独立劳工政党持消极的态度。只是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双方的妥协,由社会主义团体和工会合作成立的工党才伴随20世纪的曙光成立。从劳工代表委员会通过的议案看,工党的思想基础是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因为会议通过的决议并没有改造社会、上台执政的目标,只是寻求“在议会中建立一个独特鲜明的工人团体,它要有自己的督导员和统一的政策”,以更好地采取“促进劳工直接利益之措施”。
二、社会主义思想没有主导英国工党的早期发展
       虽然工党内存在多种社会主义思想,但由于时机并不成熟,一些社会主义者并不主张快速地实现工党主导思想的变革,还有一些社会主义者变革工党主导思想的努力也未能成功,工党并没有社会主义化,在一战之前始终保持着劳工主义的主导思想。
  首先,工党没有上台执政,进而改造社会的社会主义纲领和目标。从选举角度看,在一战之前的历次大选中,工党并没有提出变革所有制,实现集体管理和控制的社会主义纲领,更遑论憧憬通过大选实现上台执政,改造英国社会,只是针对工党、工会和劳工的境遇呼吁劳工选民投票支持工党候选人,使更多的劳工代表选进议会。从党章角度看,工党也没有任何社会主义的主张和目标。1903年,劳工代表委员会制定了工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党章。作为政党最权威的文件,该党章既没有出现“社会主义”一词,也没有出现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主张,只是强调在国会组成独立党团,工党候选人均应接受本党章,服从党团的一切决议。
  其次,各种把工党社会主义化的行动均以失败结束。工党成立后,来自各社会主义团体以及工会界中认可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分子多次试图把劳工代表委员会社会主义化。如在1901年年会上,社会民主联盟再次提出承认阶级斗争,把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社会化作为最终目的的提案。在1908年年会上,来自染纸工会的阿特金森指出:“名副其实的工党不应该满足于纯粹的工资制度,他们大多数人都确信社会主义是正当的主张”,工党参加议会活动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推翻目前资本主义竞争制度和建立生活资料公有制,来为工人阶级争得全部劳动果实”。遗憾的是,这些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提议均以失败而结束。
  再次,工党在加入第二国际问题上引起的分歧和争论。第二国际又称为社会主义国际,是恩格斯倡导成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联合组织。在英国工党获得第二国际正式成员资格之前,其集体党员独立工党、费边社和工会都是第二国际的正式成员。从理论上讲,因为工党的各个构成部分都是第二国际的成员,其成立后加入第二国际,获得正式成员资格应该不是难事,但实际情况却是引发争论,颇费周折。1907年和1908年,面对英国工党的两次申请,第二国际内部并没有达成共识。引发分歧和争论的原因是第二国际确立的正式成员条件是“一切工会以及承认工人组织和政治运动的必要性的社会主义政党和团体”,而工党并不具备这一条件。因此,从外在的社会主义国际组织的视野看,工党也不是一个社会主义政党,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处于主导地位。
  最后,工党内部在英国是否参加一战和工党是否加入联合内阁问题上的分歧与结果。一战爆发后,在是否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参与战争问题上,作为工党领袖麦克唐纳“强烈要求政府不要卷入这场战争”,“应当保持中立”,但随后工党全国执委会以及执委会和议会党团联席会议通过了不反对英国参加战争的决议。翌年在是否参加联合政府问题上,工党议会党团以微弱多数否决,但工党全国执委会同意,最终在双方联席会议上获得通过。工党两大组织立场相左的原因是在议会党团中社会主义者居多,在执委会人员中坚持劳工主义的工会有着绝对的优势。显然,无论是麦克唐纳不能左右工党最终决策,还是执委会的立场最终成为党的决议,都证明工会信奉的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团体追求的社会主义,才是工党早期的主导思想。
三、英国工党早期持守劳工主义思想的表现与原因
       工党议会活动是否为劳工和工会服务是检验其主流思想是否是劳工主义的重要标尺。审视工党成立议会党团后在议会的表现,其行为体现着鲜明的劳工主义思想烙印。在早期议会活动中,通过与自由党合作,工党积极推动议会通过一系列有利于维护或增加劳工利益的法案。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进劳工赔偿标准、建立劳工介绍所、修改煤炭安全条例、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午餐等。其他一些法案表面上是规范有关各方,但实际上是有利于劳工及其代表工会的。如《议员付薪制》的实施,使劳工议员有了基本的收入来源,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议会活动中去。
  对于工党早期对劳工主义思想持守的原因,从表层看这是劳工主义是工党成立的思想基础的自然继续,是一种正常的选择。从深层看,工党持守劳工主义思想是哈迪、麦克唐纳等基于工党的实际现状和追求目标,从长计议的结果。
  首先,工党的发展和运转离不开工会的参与和支持是工党持守劳工主义的首要原因。工会是工党经济来源的主要供给者,一战之前工党总收入的95%以上来自工会。面对工党在经济上对工会的严重依赖,没有工会的支持工党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因此,对于新生的工党来说,顺从工会、依靠工会只能是唯一的选择,表现在政策上就是努力维护劳工的利益、思想上就是持守工会坚持的劳工主义思想。除非工会主动转变态度,即使是社会主义者哈迪与麦克唐纳负责工党的具体事务,也不可能背离劳工主义这一思想基础。
  其次,工会在工党力量与权力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决定着工党主流思想的劳工主义方向。工党早期的主要决策机构是执委会和年会。工党执委会实行的是一人一票制,工会最初占有执委会12个席位中的7席。社会民主联盟退出工党后,其空缺的2个席位由工会补充,工会的优势更加明显。在工党年会上,工会实行集体投票制,实际是按照工会领袖的态度投票,于是得不到工会认可的提案,尤其是得不到超级大工会认可的提案根本不可能通过。因此,在工会坚持劳工主义思想的前提下,工党执委会和年会根本不可能通过社会主义提案,使工党偏离劳工主义的思想轨道。
  再次,工党壮大力量和实现政党化的任务需要坚持劳工主义思想。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时,来自工会的党员仅有35.3万,仅占全国202万工会会员的18.5%。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工会和工会会员在工党成立之时仍依附于自由党,工党并不是大多数劳工的政治代表,争取更多的工会加入工党是面临的重要任务。诸多工会不愿加入工党,一是它们认为通过与自由党合作仍然能够保障自身的利益;二是对独立工党等社会主义团体的改造社会、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开展阶级斗争等有着顾虑和厌恶。在这种情势下,为了争取更多的工会加入工党,工党在思想路线上自然坚持劳工主义思想,不敢贸然提出社会主义的主张。
  最后,费边社对工党的不予重视不利于工党主流思想的社会主义化。作为参与创建工党的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与独立工党的社会主义观相近,成员文化和学识素养较高,从理论上完全可以成为独立工党推动工党社会主义化的依靠力量,但实际上由于费边社的定位,二者并没有形成合力。费边社并不想把自己定位为政治组织,而是定位为思想库的角色,希望通过思想与政策的双重渗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这一定位下,费边社的渗透对象并不专注于工党,而是多元化的,对工党思想的转变并不重视。
四、英国工党早期持守劳工主义思想的双重影响
       英国工党持守劳工主义思想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适应了工党早期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对英国劳工运动来说,还是对工党自身来说,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劳工运动方面,一系列涉及劳工利益法案的通过和政策的出台,改进了劳工的工作与生活状况,为劳工争取自身权益提供了法律的保障。工党自身方面,适宜的思想路线和灵活的竞选策略推动了工党的快速发展,使工党在短短数年内成为英国政坛的第三大党,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看到工党持守劳工主义思想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成绩主要集中在成立的前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劳工主义思想的弊端也逐渐暴露,遭致社会主义者和工会主义者的双重不满,给工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机。一是随着工党实力的增强和独立工党左翼代表维克多·格雷森在补缺选举中获胜,他们对哈迪等人实用主义的做法愈加不满,称“工党必须为社会主义和本身的利益,无所偏袒地与两个资本主义政党进行斗争”。二是虽然自由党执政后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劳工的政策,通过了一些法案,但并没有完全满足工党的要求,使部分比较激进的工会认为工党并没有更好地维护劳工的利益。
  独立工党左翼的抗争和部分工会不满对工党的负面影响在1910年的大选中已经显现。工党赢得议席数量并没有明显的增长,而是处于停滞状态,赢得选票数量出现下滑的局面。1910年大选后,没有了大选的顾忌,工党面临的形势更为严重。一方面,格里森带领部分独立工党党员退出工党,直接削弱了工党的实力,也削弱了工党在劳工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随着生产的机械化和运输业的大发展,熟练工人的优越地位逐步丧失,工人工资停滞不前,造成实际生活水平出现明显的下降。
  在这种形势下,广大劳工对工党无所作为非常失望,开始寻求通过其他路径维护自身的利益,一场试图摆脱议会政治,实际上是脱离工党的新工会运动,即工团主义运动兴起。与原有工会运动的目标主要是争取提高工资待遇、缩短工作时间、改善工作条件等涉及劳工的具体事务不同,作为社会主义者发起和领导的劳工运动,工团主义运动不仅提出上述这些具体的微观诉求,而且提出了实现劳工真正解放的宏大社会变革的目标。这一目标不是对英国社会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有着不妥协的革命性诉求,不啻是一场典型的社会革命。
  在一战爆发前的三年时间里,工团主义运动掀起声势浩大、此起彼伏的罢工浪潮,对英国现有的社会秩序和体制造成严重的冲击,其抛开议会政治和政党政治的革命性直接行动被英国政府定性为骚乱和叛乱。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劳合·乔治在一战前把工团主义运动与当时的爱尔兰危机并称为“政府必须应对的最严重的形势”。工团主义运动因对工党和自由党政府不满而爆发,自然对工党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反映在政党政治中就是工党议席不断减少。在一战之前的补缺选举中,工党连续失利,议席数由42席下降到37席。
  因此,在劳工主义思想的引领下,工党既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又导致发展陷入瓶颈,进入一个停滞期。幸运的是,在工党处于何去何从的关键时期,一战的爆发给工党提供了反思与调整的空间,带来了全新的国内形势和社会背景,推动了工党的发展与主导思想的嬗变。
  (本文转载自《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年第1期,原文约12000字,有删节)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8294次访问,全刊已有46799633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