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坚守初心使命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作者:邹庆国
查看:8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已于近期出版,连同第一、二卷,集中反映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发展脉络、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是一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这部著作共设十九个专题,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卷首篇,统摄全卷,生动记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权威、最全面、最生动的经典原著。这部著作,是宣言书、说明书、故事书,系统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三个基本问题,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最新教材,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本著作的第十九专题,专门论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问题,既揭示出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又诠释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价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思想洗礼和政治检视,是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

一、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常抓不懈。一个人也好,一个政党也好,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因此,无论对于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还是对于个体的党员、干部来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是一个阶段性课题或随意性选择,必须深刻认知把其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的理论逻辑。
  1.初心使命孕育于中华文明延续的历史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非是突如其来的“飞来峰”,而是源自于5000年灿烂文明的滋养和现代化强国之梦的不懈追求。鸦片战争以后,在各种主义相互激荡、各种思潮相互碰撞、各种道路相互比较之中,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应运而生。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各派政治社会力量的救国方案及其最终命运表明,“为什么人”的问题,也就是初心所向的问题,是检验民族复兴历史使命承担资格的首要标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作为根本宗旨和坚定初心。
  2.初心使命淬炼于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回顾党成立近百年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正是在艰苦卓绝的不懈奋斗和持续的攻坚克难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得到传承,成为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大历史性飞跃的根本动力。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实践淬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更加坚定,使命更加明确。初心和使命是破解“中国奇迹”背后奥秘的“钥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用40余年时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发展奇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成功走出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所谓现代化过程必然滋生动乱的现代化悖论,创造了蕴含中国智慧的“稳定奇迹”。
  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每个党员都要在思想政治上不断进行检视、剖析、反思,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的最大优势。防止忘记、背离初心和使命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二、增强党章意识,在严格遵守党章中叩问初心、体悟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员、干部要经常重温党章,重温自己的入党誓言,重温革命烈士的家书。党章要放在床头,经常对照检查,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看看自己有没有违背初心的行为?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党章是共产党员的最高行动准则,是评价党员一切言行是否契合初心和使命的根本政治准绳。
  党章是立党之本,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鲜明标识和集中体现。党章不仅明确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而且还规定了应当怎样践行初心使命。党章是一名共产党员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初心使命要求的对照之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要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每一名共产党员都要切实增强党章意识,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作出对照:一是对照理想信念是否动摇;二是对照党员义务是否真正履行;三是对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否退化。共产党员要强化党章意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公与私、情与法、义与利、是与非、亲与清、苦与乐、俭与奢、得与失的关系,始终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政治本色,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健全理论武装制度,以党的创新理念滋养初心、引领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建立健全理论学习制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是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也是滋养初心、引领使命的根本途径。
  1.健全自主学习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要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还是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定期进行理论学习是党组织的基本职责。党员干部应当通过加强自主学习来弥补这些缺陷。党员、干部个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是关键,必须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带着感情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依靠坚持不懈的自主学习来提升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能力。
  2.健全集体学习制度。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地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过程中,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必须及时用制度形式加以巩固。要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不应是奉命行事,不能满足于上级要求什么就学什么、检查什么就学什么,应进一步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中心组的学习要突出问题意识,把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的工作实际,通过学习提高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3.健全学习督导制度。自我满足是理论学习的最大敌人,必须强化对党员干部学习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严肃指出了理论学习中的突出问题:“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对理论学习不重视,把自学变不学;有的想起来就学一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拿学习来装门面,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有的学习碎片化、随意化,感兴趣的就学、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不少年轻干部理论功底还不扎实、理想信念还不够坚定。”克服上述突出问题,应当在学习督导制度方面下功夫,主要包括个人述学制度、群众评学制度、组织督学制度等。

四、健全群众路线的工作制度,在为民服务中锤炼初心、担当使命

人心向背事关一个政党、民族和国家的兴衰成败。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初心和使命牢固不牢固、坚定不坚定,不是凭口头喊出来的,而是做出来、干出来的。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是我们党的坚定立场和不变初心。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同党的生存发展更多依赖于人民群众的革命战争年代相比而言,在长期执政环境下,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依存向度发生了变化。群众利益的表达与实现,更多地需要依靠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在此情境下,能否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立场,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多元社会群体利益交织冲突日益复杂的条件下,少数党员干部在“为谁着想、替谁说话”的政治立场问题上就存有偏差。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化,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是内核,必须厚植于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之中,贯穿于制度设计的全过程。
  2.健全群众利益表达制度。“上情下达易,下情上达难”是当前群众利益表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影响着党群关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质量。完善利益表达制度,要以突破信息不对称障碍、畅通表达反馈渠道为着力点,保证利益表达的理性有序和信息传递的稳定可靠。只有群众利益表达的渠道通畅、机制完善,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才能落到实处,党的执政形象才能得到持续优化。
  3.健全群众监督制度。人民群众监督是党和政府保持清正廉洁的根本途径,是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驱动力。一是加强规范和引导,提高监督效能。实践中要切实矫正少数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推诿搪塞、“踢皮球”的不良风气,纠正把记者调查当成“添乱”、上访群众视作“无赖刁民”的错误观念;对于民众尤其活跃网民的监督行为加强引导,克服猎奇浮夸的不良心态,增强良莠是非的辨别能力,加快网络监督的立法进程,营造健康有序的监督氛围。二是健全举报人保护制度。鼓励实名举报方式,并完善相关机制切实保护实名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事中阻隔、事后报复行为。三是重视恢复名誉和消除影响的制度救济。群众监督是政治权利的行使而不是司法机关的专业化履职。监督过程中客观存在的政治参与能力不平衡、信息不对称、信息判断力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监督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要高度重视对被监督者可能会带来的不公正后果的制度救济,对于与事实不符的错判或捏造证据的诬告,要及时通过相关程序为被监督者恢复名誉,维护好被监督者的合法权益。

五、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名的制度落实落地

增强制度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力,提升制度执行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制度是用来遵守和执行的。全党必须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落实落地,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防止硬约束变成‘橡皮筋’、‘长效’变成‘无效’”。落实上述要求,增强制度权威,提升制度执行力是关键。
  1.强化制度意识,完善观念引领机制。制度的设计主体和作用对象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人的价值偏好与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制度的执行力。在思想家卢梭眼中,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制度执行亦是如此,必须铭刻在人们的内心里,才能取得强大效力。增强制度权威性,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坚决反对特权观念,强化制度意识和法治思维。二是要辩证认识制度的效力空间。制度设计一般都是基于经验积累和可能风险的预判。无论多么高明的制度设计者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制订出完美无缺,适用于一切环境和作用对象的制度。因而,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制度规定的运行过程中,在不同组织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党员群体中的作用效力是存在客观差异的,不能因此就武断推理出制度漏洞太多或不符合实际的结论,进而影响制度遵守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是在社会领域培育制度文化,营造尊崇制度的良好环境。我国封建社会历时长久,在以纲常伦理为主要内容的礼治传统的浸润下,所形成的重人情面子和人伦关系,轻契约规则的文化基因延续至今,这些都是增强制度权威性的观念障碍。我们必须坚持观念变革先行的导向,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2.对标“关键少数”,完善领导干部示范带动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上面要求人、在后面推动人,都不如在前面带动人管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做表率、打头阵。”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不仅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推动者、执行者,还应当是示范者、带动者。大量事实表明,领导干部带头破坏制度,“破窗效应”就会频繁发生;领导干部带头尊崇制度、严守制度,“头雁效应”就能引发“雁阵效应”,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中的政治角色安排,内在规定着必须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当成一种政治义务或职责,而不是依靠思想觉悟或个人偏好去随意履行。“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只要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执行力就能够得到持续提升。
  3.加强制度执行监督,完善问责追责机制。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力要依靠严格的问责追责来维护和保障。如果责任追究中有太多的主观性、随意性和变动性,责任追究因人、因事而异,充满太多不可预期性和不确定性,就会弱化制度权威,助长不守制度的不良习气。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规定要求,要不断加大责任追究与惩处力度,由上及下层层传导问责压力,督促各级党组织真正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来部署,有效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积极实践效应转化为制度效能,进而更好地转化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治理效能。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678次访问,全刊已有4683213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