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借”来的力量
作者:□杨春萌
查看:350   
□杨春萌
  对大一新生来说,大学是个弥漫着新鲜气息的自由空间:摆脱了高中的铜墙铁壁,拥有了一个可以驰骋释放的自由阔地。一时间,游逛,上网,聚餐,抱着小说在手电筒下尽览那个悬疑结尾……在花销上,似乎那个自动取款机像台印钞机,拿走几张已不觉得疼惜。忽然有一天它挤不出一点“油”时,才想起父母———那个给“输油”的人。
  坐享其成,怎能不在放纵中走向迷茫呢?于是,“郁闷、无聊”这些流行词便成了大学生的口头语,尤其是对大一生来说,时不时便冒出这几个词,一脸迷惑之相。当看到山东建筑大学的大一新生王文韬与父母签订的1.6万元的借款协议时,不禁心涌欣赏敬佩之意。在入学前,他就打了一针预防奢华攀比、郁闷无聊的“药剂”。
  记得初中一个班主任很严肃地对我们说过一句话:你们现在就像乞丐,每时每刻都在向父母行乞。而现在我们不应再是纯粹的乞讨者,我们已经具备了养活自己、承担生命的一定能力。有很多像王文韬这样的学生,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开始用自己的点滴劳动独立生活,意识到肩上的一部分担子已从父母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了。王文韬向父母借钱,这种“借”,借来的不仅仅是那1.6万元,更是借来一种鞭策与激励,锻炼与挑战。此时,这张借据拥有的不仅仅是1.6万元的价值了……
  更为重要的是借后如何做的问题。当更多的同学效仿王文韬,有更多的特殊借款协议甚至更大数额出现后,这种激励效果会不会长久不衰呢?是否将会有一部分人滥竽充数,最后把协议当作可有可无的草稿纸?因为他们免不了一种潜意识的滋长———这毕竟是与父母签的借据。所以,我希望无论是发起者还是效仿者,既然我们以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开始了这个具有特殊挑战性的生活,那就该尽力尽责,认真履行,真正实践。当然,我们努力的目标并非完全是毕业后将借款归还父母,在能力所及之下,无论结果怎样,相信大学时光不会虚度流逝。再者,父母更看重的是孩子大学四年的充实、有意义有价值。如果一张借款协议最终换来的是孩子优异的学习成绩,一颗更成熟理智的心,一种艰苦朴实知难而上的精神,那么对于父母来说,已足矣。
  “借款协议”是一种珍视父母劳动,历练自我的方式。其实,在这份协议出现之前,一部分大学生已经行动着,只不过是用另外一些方式而已。不管是怎样的方式,最重要的是一份意识,一种实践力度。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604次访问,全刊已有4683352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