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崇高的事业默默的奉献———记我校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档案馆邢培华
查看:535   

□档案馆邢培华
  1984年12月,我校组建综合档案室,至今已经20多年了。20多年来,在学校党委和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由于同志们的多年支持和努力,我们学校馆藏档案的类别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文书档案发展到具有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声像等11大类的逐步健全、不断发展的过程,档案馆藏量从80多卷发展到2万多卷,档案管理手段从手工管理发展到用计算机辅助管理。个人的档案业务知识管理水平也经历了一个从不懂到逐渐熟悉的过程,2000年经过评估,综合档案室发展成为省一级档案馆(室),2005年更是一跃而发展成为档案馆。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档案事业是崇高的事业。这20多年的档案工作,是我们学校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缩影,但是这发展变化的另一个方面则是广大专兼职档案工作者多年的默默奉献。
  初学笔耕
  初学笔耕一般是针对学习书法、绘画或写文章而言的。我们初到综合档案室工作,也是要大量写目录和编辑材料的,我想也可以用这个说法来形容。从事档案工作的地方,我国早期叫兰台,有时又叫枢密院。历史上的老子、司马迁都是档案工作者。因而我国的档案工作源远流长。但是,我校的档案工作,则从我们开始。我们档案室的工作,一开始就是我和张俊海老师两个人、两张办公桌、两间房子,其他什么都没有。我们呢?一不会立卷,二没有人指导,脑袋里什么知识都没有,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办?在我校原院长张明和办公室主任聂长水的指导下,我们两个人一是抽出几天时间到曲阜师范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档案室去参观学习,一是托熟人从当时的聊城地区档案局借来关于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文书学、档案保管技术学、科技档案管理学等五种翻印的学习材料,认认真真地坐下来开始学习,然后认认真真地制定我校的档案管理办法和关于归档材料与不归档材料的决定办法,先在全校范围内征求意见,然后再行定稿下发,开始履行档案工作的职责。在真正开始立卷的时候,分类是关键,抄写卷内目录、编写案卷页码、拟定案卷标题、装订案卷、档案排架都得重新学习。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上,我们向我校曾经从事过档案工作的同志学习。我们深刻的记得,贺洪烈老师、宋爱景老师和袁宗题同志都给过我们有益的指导。同时,我也很难忘记,当初立起一卷时,张俊海老师那“又是一卷”的高兴呼叫。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序言中曾经说“万事开头难”,我们在档案工作的开头时,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到了1985年,由于学校领导的重视,从山东大学档案专业毕业的冯云章同志被分配到档案室工作,我们的力量就强大了。从1985年开始,我们就着手清理学校前十年的积存档案,大约有二三年的时间,我校前十年的积存档案就清理完毕了。
  循序渐进
  我校的档案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清理的学校前十年的档案,基本上是文书档案,用现在的档案分类来说,是属于党群管理类与行政管理类档案。但是,学校建立综合档案室的管理目标是要求全校各类档案实行统一管理,按照教育部后来的要求,还应该包括教学、科研、基建、设备、产品开发等许多类别,因而,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档案一口气整理完毕,而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方法。1987年,山东省教育厅召开了教学档案座谈会,要求把教学档案纳入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在这个要求下,我们通过和教务处以及各系的合作,把学校所有教学档案统一进行整理。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就是我本人曾经在教务处从事过学籍管理,在教务处工作期间,完整地保留了学籍方面的档案。1988年,教育厅召开了会计档案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会计档案“不允许会计部门不交、不允许档案部门不收”的整理要求。按照这个要求,当时负责财务科工作的李连清同志极力配合这项工作,经过不长的时间,我校的会计档案就整理出来了,归入档案室保存。经过山东省教育厅计财处和档案管理部门的检查,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从此,我校的会计档案一直整理得很好,形成了良好的档案整理传统,财务处也几次被评为我校档案管理的先进部门。至于基建档案、产品档案、出版类档案也都有一个短暂或长期的整理过程。1991年我校原副院长张传真主持了第一次全校档案工作会议,郑重宣布自当年起,实行文书处理部门立卷制度,学校设置档案管理委员会,同时明确各部处系室负责档案工作的负责同志和专兼职档案员,从此形成了我校的档案工作网络,学校的档案工作步入了新的档次。2003年,在迎战“非典”的过程中,我们集中清理了原聊城农业学校50多年积存的档案,达5000余卷,成为我省高校率先清理合并院校档案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从多年的档案工作中,我们得出了一个经验,同时也是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这就是在布置各项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档案工作这根弦,要有档案意识作为最基本的意识,才有可能把档案工作做好。档案工作是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服务的。我国档案学界的泰斗、新中国档案学研究的创始人、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授吴宝康曾经深刻地说过,档案工作是一种配角性的工作,又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同时他又指出,我们甘愿当配角,甘当革命工作的铺路石子和垫脚石,具体到我校的档案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是我校档案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才形成了我校档案工作的大好局面。
  逐步提高
  我校的档案工作,既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不断提高,既是档案业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想当初,我们整理档案,档案收集、整理、鉴定、利用、编研、保管六个环节,一个不少,完全靠的是手工操作,一天天、一年年、抄写案卷目录、抄写卷内目录,整理案卷,订卷、排架,忙个不停,实效很大,但是效率较低。后来,谭延金同志来到档案室工作。他是河北大学档案专业本科毕业,特长是计算机。他一人研制了计算机管理软件,开始是单机版,后来改造成为多机版,从此我校的档案工作进入了计算机辅助管理的阶段。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可以用计算机打印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打印全引目录,打印出来清晰好看、检索方便;当时,我省高校使用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的学校很少,我们一下子就达到了较高层次的管理水平。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档案派上用场时,也是这样。建立档案的根本目的是利用。1958年,档案学界就提出以利用为纲。那么,如何检验档案工作的优劣呢?其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进行档案材料的编研工作。1988年,建立档案室不久之后,我们就开始编写《聊城师范学院大事记》,后来又编写了《聊城师范学院组织机构严格》和《聊城师范学院统计资料汇编》;1999年为迎接30年校庆,我们编辑了《聊城师范学院大事记1974-1999》,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通过这些资料的编写工作,我们发现了许多档案资料的不足,从而收集了更多的相关资料,弥补了原有档案资料的不足,奠定了校史编写工作的资料基础。近几年,档案馆则承担了学校《年鉴》的编写任务,每年都由山东省教育厅出版。2006年,应教学评估工作的急需,学校成立了校史编写组,档案馆的同志担任了档案资料的提供工作,并承担《机构设置》部分的编写工作。在平时,我们为我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服务,提供了大量档案,至于为往届毕业生提供大量学历学位认证工作、为出国留学提供档案资料的情况就更不可数了。在一些学校的大型活动中,比如举办展览、德育评估、本科教学评价、进行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校庆、争取硕士点建设等活动中,档案就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仅本科教学评估和校史编写工作所提供的档案就不下几千卷,查阅档案近2万余次。正如胡锦涛同志1999年所说,档案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李瑞环给中央档案馆的题词为: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将来着想。只有档案工作水平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不断努力,才有可能不断地做出积极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2000年,我们学校的档案工作经过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档案局的评估验收,被评为山东省一级档案室,从此我校的档案工作跨入了山东省档案工作的先进行列。
  兼学科研
  江泽民同志指出,档案工作的特点,就是平时不起眼、也不引人注目,又说,一旦需要时,如果平时工作没做好,临渴掘井就悔之晚矣。档案工作的板凳是冷的,冷板凳坐的时间长了,也会热起来。如何使冷板凳热起来,一是要有个正确的认识,一个是要有热心,还要有正确的措施。结合多年的档案工作,我们认为,使档案工作的冷板凳热起来,就是要学着进行档案学科研。在这方面,我们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是前面讲的档案资料编纂活动,再一个就是关于档案学方面的科学研究。多年来,我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文献史料研究两个方面。此外我们的家庭档案研究,起步于1991年,属于我们国家倡导家庭档案的少数几个单位之一,这个课题被山东省档案局于1995年评为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召开了全国部分家庭档案学术研讨会,我们是被邀请与会的主要单位之一。1997年、1999年,我们档案室承担了山东省教育厅的两个科研项目———档案哲学研究与20世纪中国档案学研究,出版了《档案哲学概论》、《20世纪中国档案学研究探微》,其中《档案哲学概论》被中国人民大学的《档案学概论》誉为建国以来的理论档案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在档案文献史料研究方面,我们从1987年就参加山东省七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武训研究》,编辑出版了自武训诞生以来的大型资料集《武训研究资料大全》,参与发起组织了1991、1995、1996、2006年的全国武训研讨会和纪念武训逝世百年纪念会,成为我校多年总结出来的办学特色———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我们还参与了山东省八五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编辑第二卷《人物志》。近年来,我们的档案学研究又突出了一个重点,这就是数码照片的归档研究,这一项成果的研究,目前已经到达档案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成为我校档案学研究的特色。多年来的学术研究,提高了我们的学术水平,同时对于我们所从事的档案工作也是较大的推进。档案工作的冷板凳也慢慢热起来了,同志们的档案工作热情更高了。
  前程展望
  档案工作的20多年,可以说,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现在的档案,门类齐全,馆藏精炼,制度健全、措施得力,它凝聚了几代聊大档案人的心血,是几代聊大各级领导和广大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多年努力的结果。但是,也需要今后各届各级领导和广大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支持。邓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档案工作也是如此。目前,档案学界遇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比如电子档案管理问题、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等都需要进行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有关网络版档案管理软件与空调装置的问题都提上了议事日程,我们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顺利解决。届时,我们学校的档案工作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上一层楼。我们相信,档案工作的前景将会更加光明和美好。
  总结20多年的档案工作,逐渐形成了“丰富馆藏、重在利用、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管理、优质服务、开拓创新、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我们深深地感到:档案工作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987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大法,199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是我们从事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依据。我们这许多年的档案工作都是坚持了这个根本大法和根本制度的结果。
  谨以此文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7615次访问,全刊已有4683450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