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成长中的秋天
作者:阴晓英
查看:56   

  “成长”,一个伴随我很长时间,见证了我人生轨迹的词汇。时至今日,再提 “成长”,未免会显得有些矫情。但回想这一个多月的点点滴滴,我能想到的,唯有这个略显沉重的词汇。因为只有它,才能够概括我多彩的支教生活。
  我带着茫然和忐忑来到了这个聊城的小农村,一座被玉米地包围的三层小楼便是我对它的全部印象,当然还有一群因为好奇而不时偷偷投射过来的稚嫩目光。伴着一束束如影随形的目光,我站在了我 “临时的家”门前,看着当地老师费劲地开锁的样子,我心里想着,这门可真防盗,拿着钥匙都开不开,更别说是贼了。带着这一丝丝的幸灾乐祸,我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三分之一大小的教室除了四张并排而放的床和几张破烂的桌子之外,便只剩下厚厚的一层土了。再去看看厨房,除了碗筷,只有一个电锅和脏得跟喂过猪似的电饭锅。想着以后的诸多不方便,各种不满开始慢慢堆积,似乎还没开始便对这里充满了抗拒。我开始怀疑我为什么要来这里,为什么不听父母的话留在家里找个地方随便实习一下,那样我就可以不用受这种罪,吃这种苦。
  就在我不断地抱怨和后悔时,一声羞怯的童声打断了我, “老四 (师),那个,谁…谁教六…六年级呀?”我回过头,看着不知何时冒出来的孩子们一个个挤在门前,他们伸着脑袋,好奇地看着我们,但谁也不敢踏进门来一步。一起的女同学笑着说: “我们还不知道呢,进来吧,别站在门前。”同学的微笑,像是给了孩子们一个无声的鼓励,他们一股脑地全都涌了进来,好奇地看看这儿,问问那儿,还帮我们倒垃圾,提水。看着这群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高兴不已的孩子,我瞬间觉得有了一点点的满足,在万千的不幸中唯一幸运的是我还不讨人嫌弃。
  第二天,刚刚领了书,我就硬着头皮进了班,虽然已经见过几面,但面对27张兴奋的脸,我依旧像是初次见面般紧张起来。来之前都已经想好的说辞此刻被我忘得一干二净。按照学长传授的支教套路,在孩子们依次的自我介绍后,完全没有备课的我就只能用聊天来解决这第一节课。我问他们: “我来之前的这十几天都是谁给你们上语文课呀?”本以为会是其他老师代几天课等着我们来,但没想到听到的答案却是一直没人给上课,每天就自己看书或者瞎玩儿。听到这个,我突然心里咯噔一下。六年级,本该是因为升学压力而努力学习的时候,他们却因为没有老师而每天在荒度着本来就不多的时间。但就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成长的他们,却拥有最质朴、最纯洁的心灵。在他们的心里,没有那么多虚伪和假装,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喜欢只是会用行动来表示,一张画,一块糖,一个亲昵的动作,或是帮你干点儿什么,都是他们用来表达喜欢的方式。每天被偷偷倒掉的垃圾桶,见面时兴奋地 “问好”声,还有上课时热切的眼神渐渐融化了我初来时冰封的心。我不再嫌弃这里弥漫的灰尘,不再讨厌这里比人还多的虫子。就连会被蚊子各种咬的厕所我也开始变得无所谓。我慢慢地习惯了这里,爱上了这里,习惯了这里的宁静,爱上了这里的淳朴。就连称呼都在不知不觉中从 “他们”变成了“我们”。虽然每天都会被小孩气地摔书扔笔,但我的心依然被他们对我的爱塞得满满的。因为他们,我度过了这两年以来最快乐的日子;因为他们,那个因为各种理由被厚厚链条禁锢起来的女孩又重新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比起同伴,他们更像是我在异乡的家人,没有拘束,没有假装,有的只是欢声笑语和相处融洽的温暖气氛……日子在一天天过去,树上的绿叶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褪色。遍地的金黄宣告着秋天的到来。此刻,我是如此地幸福安逸,支教生活让我更加充实快乐!这个秋天,我嗅到了成长的味道。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9168次访问,全刊已有4684225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