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历史学院:将学术讲座引入课堂
查看:55   

  本报讯 继上学期 《中外思想史》课程引入课堂讲座引起强烈反响后,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历史学专业核心课 《中国现代史》本学期又再次将系列讲座引入课堂。
  本学期的6次课堂讲座都是老师们紧扣教学大纲精心挑选的,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又有所延伸。其中,张礼恒老师的 “近代中朝关系与东亚政治格局变迁”讲座是与甲午中日战争息息相关的;胡其柱老师的 “资本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革命”讲座和邢晓峰老师的 “西方共和思想与中国政治发展”讲座可追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好地对比与理解中国现代史;马亮宽老师的 “傅斯年与民国学术”讲座和辛业老师的 “民国时期的匪患与社会治理”讲座可反映出民国时期的教育水平、社会治安问题;刘卫东老师的 “抗日战争与中国民族主义”讲座则是中国现代史的核心内容。
  课程主讲老师胡其柱表示,安排课堂讲座有三个初衷。一是现在课程安排基本满档,学生少有时间去聆听讲座,将讲座穿插入正常授课中,可很好地解决课程与讲座的矛盾冲突。二是普通课堂存在严肃性、程序性的特点,而讲座内容多是生动通俗的,利于激发学子对专业课的兴趣。三是不同的老师在同一问题上有不同的见解,这样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
  参加讲座的师生认为,课堂讲座为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历史学专业课照本宣科的传统做法,可很好地弥补课本知识的浅显单薄。去年参加过课堂讲座的学生们对这种上课方式有很高的评价。学生陈梦娇说: “通过课堂讲座上老师的引导,我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听完讲座后我又到图书馆浏览了很多关于讲座内容的书,大大加深了我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也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我最大的收获是,对于一个问题,原来可以有这么多不同而有趣的解释和理解,这是多么神奇!”(张聪薄三敏刘晶)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656次访问,全刊已有46946755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