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让“小”生活承载“大”舞台
作者: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燕翔
查看:56   

  弹指一挥,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蓦然回首,我的人生最珍贵的青春韶华,人生最精彩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聊大。聊大这个美丽的校园,让课余时间这个“小”生活承载了“大”舞台,也为我的个性发展、特长培养、兴趣发挥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用镜头汇聚正能量,用文字温暖读者的心田,宣传活动是我大学生活的开始。我喜欢用笔记录生活中令我心动的感觉,不论一草一木,还是一言一行;我喜欢用镜头捕捉人生中令我感动的瞬间,无畏骄阳似火,暴雨狂风。我先后加入了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新闻宣传部、聊城大学新青年传媒中心宣传部、聊城大学微博协会、聊城大学MOS社团宣传部、教育部2016届“中国大学生在线政务微博”学生编辑团队。从大一到大四,我在《聊城大学报》 《大众日报》 《聊城日报》、聊大新青年、聊大新闻网等校内外媒体上发稿百余篇。还记得在2016年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的文学作品入选了聊城大学首届大学生优秀文化作品发布会优秀作品。印象最深刻的是,在2015年暑假社会实践期间,我写的两篇新闻稿“绘清风扇,明学生志”、“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活动被《中国监察报》和《中国新闻报》双双报道,特别是“绘清风扇,明学生志”廉政宣传教育活动引起了山东省纪委和聊城大学纪委的关注。
  参与和策划宣传活动,让我养成了多方面了解外界信息的好习惯,也让我更加自信地参与各种科技文化活动。2014年11月,我参加了教育部教育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我和我的团队创作的《旅游景区管理》以高教文科组第三名荣获一等奖,《劳动经济学》荣获高教文科组二等奖。2016年2月,我参加了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等媒体的“中国好网民·回乡看中国”2016寻找百名青年观察员行动,并被评选为“全国青年观察员”,从而能够反映青年关心的问题,表达青年诉求。2016年5月,我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技能大赛,并荣获说课组二等奖,这对我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影响很大。
  每一步成功的背后,都是失败和挫折的累积。有稿件发表,就有无数次的修改和退稿。除了请教学长和老师,我要自学新闻写作,反复对比自己的稿件和优秀稿件的差距。参加完活动,第一时间写稿,完成稿件后,在发送给媒体之前,再认真修改每一个词句和标点。每参加一次活动,我都当成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参加新闻活动,我钻研了摄影技术;参加课件大赛,我苦练了PPT制作;参加教学技能大赛,我反复练习授课技巧。充分利用好自由的课余时间,去挑战自己、锻炼自己,在奋斗中不断战胜怯懦和惰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能力,是我在奖杯之外,更大的收获。
  当然,课余活动不光给了我证书和奖杯,也带给我默默奉献的快乐。2014年9月,我作为聊城大学四十周年校庆志愿者,负责在文华苑解说工作,向全国各地的校友宣讲聊大文化。2015年8月,我作为第22届历史科学大会聊城卫星会议志愿服务团的一员,身着印有大会logo白色T恤、穿梭在会场内外为前来报到的专家学者服务。此后,我陆续参加了聊城文明交通志愿者、山东省世界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研讨会志愿者等志愿服务活动。青春因奉献而精彩,帮助他人也是快乐自己,让我顿感大学生活的意义。
  朋友们,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方式。大学生活怎么过?是单调乏味,还是七彩缤纷;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还是用心勤学,善思有为;是流于一般,流于平庸,还是质变蜕变,精英亮相?这些问题,答案要由你自己来书写。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燕翔)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1203次访问,全刊已有46807530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