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藕 盒
作者:文学院 刘淑钰
查看:65   

  最近两天发现学校的餐厅自选菜里有卖藕盒的,遂拣了两块,一口咬下去,有关藕盒的回忆满满地溢了出来。
  吃藕盒,最难忘的记忆是在姥姥家。藕盒在大柴锅里炸得金黄,滋滋发响,嘘嘘地冒着热气叫嚣着,拿大铁◆篱一捞, “呼啦”一声倒在大白瓷盘子上。旁边早围了一大群眼巴巴的小孩子,藕盒刚端上来就被疯抢了去。藕盒看上去像个小圆饼似的,一口咬下去,藕断丝连,两边糯中间香,精肉香喷喷,外表 “嘎嘣脆”,嚼之又嚼,回味无穷。
  做藕盒是极讲究的,首先得有鲜藕。下过雨,我们家几个小孩子就聚在一起下河摸莲藕,河里的淤泥吞到腿肚子,得弯着腰慢慢摸。这时候可不能着急,莲藕 “狡猾”着呢,一不小心就 “窜”走了。当指尖触到一个又滑又硬的东西,两手就一捧一拽,一条泥糊糊的莲藕就 “横空出世”了。抱回家用水洗净,就是嫩生生的白莲藕。拣最粗的棒节切片,仔仔细细摆一盘。那边大人们早就准备好了精肉,剁碎成馅,撒上盐、醋、葱、姜末,直接下大手抓成肉糜,手抽出来时总是留着一股鲜香味儿。这时候小孩子们就争着去拉风箱,把柴火成批地送往灶下。农村的烧饭大锅有讲究,只晚上才 ““压炉子”,平常都是半明半熄着。拿木棍一挑,火就“噌”的一下就飞上来。只消一会儿,直径一米多宽的大锅就热了起来。
  火苗一上来,姥姥就把小孩子赶出厨房,堵在门口不让进。只见她把肉馅夹在两片藕间,捏成一个小盒子,外面裹上面糊糊用筷子夹着放到油锅里炸。小孩子们就在门口张望,往里探头,用鼻子可劲儿吸。一会儿一句 “好了吗” “怎么还没好”。大人们进进出出忙活,小孩子们就像个小尾巴似的甩也甩不掉。约莫过几分钟,藕盒捞出来上盘,姥姥必定护着,凉个三五分钟再拿出来。 “小娃娃们嘴紧,等不得的,直接吃刚出锅的东西会烫伤的。”她总是这么说,脸上笑得慈祥。七八个孩子里最大的那个,比如我,就要肩负 “重大使命”,端着白瓷盘子,摸着盘底的温度,嗅着冒上来的香气,再吆喝着一群 “小”小孩们不要在身边乱跑。我稳稳地走到院子另一头的堂屋,伸手拈上一个,定是要烫上一两下,左右手来回倒腾着送到口中,呼哧呼哧嘘着热气吞下去。 “哎,那块藕盒是我的” ““别抢,我要吃那块”……我总要仗着年龄大护下来那块最大的藕盒,在拿下一盘的时候留给姥姥吃。 “姥姥快吃!”“好孩子我不吃,吃过了。”她摸着我的头,又递给我一盘新的藕盒。
  如果包藕盒剩下了肉馅,姥姥还有个小妙法,就是直接把面糊糊和肉馅儿倒在一起,滚成丸子下锅炸。这个汆丸子必须用手,姥姥仔仔细细用碱水洗了手,把肉馅糊团到手中,虎口留缝,一用力,手的虎口处探出个头儿;再一掐,丸子成型;然后往锅里随意一扔,等圆滚滚的丸子浮上油面,就熟了。
  每次做这些小吃食的时候,姥姥都做几大盆,小孩子吃饱了,子女七八家挨个分了,剩下的再留给自己。逢年过节,更是荠菜饺子、地瓜丸子、旮瘩馒头吃得人眉开眼笑。一家人十几口围在一个桌子上,小孩子们钻来钻去,边吃边笑。姥姥也笑,一笑露出满嘴的大钢牙,笑得直起腰向后仰,得意又满足。
  小小藕盒,金黄灿烂,不仅灿烂了笑容,更灿烂了回忆。这小小的吃食,承载着多少温暖的乡情和亲情啊!
(□ 文学院 刘淑钰)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32353次访问,全刊已有46840316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