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听从你心无问文理
作者:政管学院 张文君
查看:61   


  笔者前段时间在微信公众号上读过一篇名叫《下辈子,别做中国的文科生》的推文。文中写道:“体验过文理分科教育的学生会懂,在中国,文科生受歧视的程度,可能和婚恋市场上的属羊女孩差不多。诗词歌赋风花雪月,那是校园言情里的文科;经天纬地治国安邦,那是文科生眼中的自己;理科无能死记硬背,这才是理科生以及一般人眼中的文科生。”虽然这话比较刺骨,不过确实反映了当前中国的文科生的尴尬处境。
  谈到文理分科这件事,笔者不由心头一痛。回想当年分文理科的时候,我做决定是很纠结的。因为高一时我的文理科成绩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偏科现象,而我自己知道,我对文科兴趣更大一些,学起来也比理科更轻松一些,于是当时决定要学文科。而通过和班主任、和我成绩差不多的同学以及学姐交流,我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多么“傻”:班主任告诉我,成绩排名年级前60%的学生基本上都选理科,理科班和文科班的比例是4:1;同学告诉我,虽然她也喜欢文科,但是上学是为了就业,文科不如理科就业机会多,所以她选理科;学姐告诉我,文科班学习氛围差,想学习就得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老师也拿那些不守纪律的同学没办法……听了这么多利弊分析,我在脑海中形成了“理科生强文科生弱”的牢固观念,于是在分科时“大义凛然”地选择了理科。
  但是在理科班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力不从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难度明显加大,内容明显加深,而我作为“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女生,难以灵活应对不断袭来的各种变式试题,学习上捉襟见肘,生活一片混乱。在经历了高二第一次期中考试物理在及格边缘徘徊之后,我几经纠结,最终“弃理从文”,转换成了文科生的身份。来自外界的嘲笑自然有,我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何“弃理从文”,但是卸下了不适合自己的包袱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学习上得心应手了,我的成绩也稳居班级前列了。
  从我自身经历出发,我得出了最简单的结论,那就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套用当前流行的话说,叫做“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文理”。
  现在我的所学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是典型的人文社科专业,它不是什么“万金油”,但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一些政治理论,我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它锻炼了我思维的广阔性和批判性,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到成效的,但是我可以受益终身。从这个层面讲,文科不如理科回报快,但是影响深远而持久。往大了说,习大大也是学我们这个专业的,有这样的榜样在前,我们怎能妄自菲薄?
(政管学院 张文君)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43110次访问,全刊已有4682402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