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大学之友

作者:文学院程超
查看:198   
  真正的师道尊严不是遥不可及的仰望,亦不是讨好地与学生“打成一片”,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式的相敬相知。真正的大学之师不是闭关修炼,潜心学术,亦不是牧师般的说教,而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总以为符合这些条件的老师存在于理想之中,却有幸与他成为大学之友。
  说起我与张厚刚老师,要缘于他的一场关于书评的讲座。当时错过了,事后听说很不错,便后悔莫及,四处借笔记来看。后来打听到他周三下午给大一上基础写作课,却无奈我们有英语上机课,时间重复。巧的是他三节连堂,我们可以提前一会儿下课,于是课间十分钟就为我从综合实验楼狂奔到文学院创造了绝佳的机会,我半年来的长跑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大概要感谢他了。遗憾的是,他讲课最精彩的部分———课前的“百家讲坛”,在无奈中错过了,但每次在课间或者课后都能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交流一些想法。
  初识张厚刚老师,我觉得他的某些观点甚为偏激,在论争的时候毫无顾忌,为人颇有些高傲。然而,一件事却彻底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记得有一次,上完晚自习已经将近十点了,我和小溪在文学院门口正好碰见了他,打了个招呼,他许久才反应过来:“噢,你是程超。”不禁心中一阵狂喜,老师竟然在众多学生中记得我的名字。同行的路上,他由海子讲到陈忠实、莫言、刘庆邦,又谈到读书问题,然后向我们推荐孙少振先生的作品,短短的桐花路被他铺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我们唯恐遗漏,拼命地捡拾。穿越星月广场,最后伫立于五四广场一隅,我们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不断涌现,而他亦不厌其详地回答我们。我们像发现了宝藏一样贪婪地挖掘知识财富。而他亦乐此不疲。路灯晕出的光辉渐渐被寒意侵蚀,而暖意却在我心中静静流淌。不觉间已经十点半多了,我实在不想结束这样一次温暖亲切的交流,却又怕耽误老师回家。分手以后,他又按原路返回了,这一刻我骤然明白,他是为了护送我们走夜路,才一直向前走的。回想起他转身的那一刹那,不禁热泪盈眶。
  张厚刚老师长得很艺术,浓密的睫毛下眼睛显得很深邃,天生自来卷的头发蓬松柔软,我们私底下说他很“帕瓦罗蒂”。张老师表面虽然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其实是很讲究着装的搭配。有一次在文学院门口刚好碰见他,他竟然冲我笑笑说:“你的帽子很好看哦!”我愣了一下:“啊?……呵呵,谢谢老师。”后来和同学聊天时,我们都谈到到他的围巾,每次围的围巾都不一样,但都是格子的,而且是很随意地搭在两肩上,不系起来。经过讨论后,最终认定那是起装饰作用的。
  后来,跟张老师交流的机会逐渐增多了,他也从良师变成了我的挚友。专升本时艰苦的复习历程中他一直鼓励我,写习作时他不厌其烦地让我改到十几遍。后来,我这个学生实习支教当上了老师,他这个老师去扬州大学读博士又做回了学生,虽然相隔万里,书信和电话却能温暖寒冬。他对于学术,对于理想的执着,使他成为我崇敬的大学之师。
聊城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11906次访问,全刊已有46854682次访问